九游会官方网站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十篇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4-08 17:24:30    浏览:

[返回]

  九游会官方网站人类看待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过视觉体现出来的,视觉也是人们获得信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视觉能够整体的感受外界环境的整体效果,这个效果能够反映到人们的感知器官上,人们通过感知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认识事物时都是从视觉出发的,人们看到的色彩、光线、形状、特征都能够直接的刺激人们的感官器官,然后由感官器官再形成思考抉择,因此视觉是人们感知事物的第一器官,也是感知器官中的主要力量。园林艺术更是一种外观景象,是人们通过视觉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园林艺术中的各种视觉符号如山水、树木、花鸟都是其基本元素,人们在观看的时候能够直接感受到园林艺术的特征。视觉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体现因素,只有通过视觉才能表现出园林设计的特点和方式,视觉也是人们对景观进行感知和体验的一面窗口,通过视觉感知人们能够将景观的所感所知传递到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感知效果,因此视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

  视觉因素主要由点、面、线等基本元素构成,这些也是园林景观中的基本要素。从整个世界景观来看,所有的景点和物体都可以由这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所有物体也离不开这三个因素。在景观构成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来构成一些整体景观,将部分通过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独特的整体,这就是景观设计所需要做到的事情。在市区景观构图中,可以进行空间设计,分为点状空间、面状空间、线状空间,尤其是在道路设计、绿化设计、公园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可以才用。点状空间主要指市区中主要的景点设计,如市区标志性建筑物以及标志性景点的设计;线状空间主要指道路、绿化带、防护林等线状设计;面状空间主要包括景区、厂区、居住区域等面积较大的空间布局。在园林设计以及空间布局中,植物景观能够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能够缓解城市人们心理压力,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城市绿化系统在市场建设中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所有景观构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例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灯、雕塑、山、石、植物等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点状设计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定,只要是面积较小,形状不大的要素都可以视作点状设计物体。点状设计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和功能,如功能点状设计主要起到功能性作用,例如桥梁、岛屿等设计景观;装饰性点状设计主要是为了视觉上的美观,例如群植物、片植等,这些都是装饰性点状的设计。作为点景的景观小品根据点的聚积性及其焦点特性,可在十字路口中间,在绿地或景观建筑的一角,在道路轴线的起点、尽头,或在广场中央等,成为观众目光的焦点。点状物体在设计的时候也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造型,例如点对称、渐变、虚实结合、重复等方式,由于点的形态较小,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和线、面等形成组合形态。

  线是由点规则状态下形成的,是点在形同方向相同排列下形成的,也就是说线是点在规则状态下形成的轨迹,当然线也有自己的特点,线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有粗有细,长度和方向就是线最主要的特征。线在感官上能够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例如线的力度、移动、弹力、速度等形态。线能够引起人们在视觉上的感官,有自己的独特性,线使用得当能够提高其美观度,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景观产生破坏和不和谐。在线条运用中,不同线条在景观组合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园林中有特定的线的景观元素,如灯、围栏、长廊、道路、长桥等。线的直性特征在景观中能够给人一种坚毅、刚正的特征,能够表达景观的严肃性。另外线条还能够彰显园林景观的主体性,如城市中心公园、纪念性公园等都以线性元素为主。线在景观中是较为常见的,线条的搭配也是多种多样,线条的形态、方式、动态都能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面在园林设计中也是较为常用的元素,面既可以看做是平面,也可以看作是三维立体面,在园林设计中能够通过平面将景观进行切割、分片等状况,体现元素的唯美,在景观设计中通常会将面运用到几何图形设计中,通过不同形状的几何画面制造不同的色彩景观。点、线、面三者在园林设计中是密不可分的,点能够形成线也能够形成面,线是面的集合,面又能够衬托点和线,因此将三个元素很好的融入其中能够呈现景观的美感。

  形体可以理解为由无数个面组成的,是面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在三维空间中,无数个不同方向的面的边沿位置连接在一起就构成的形体,因此,形体是一种直观的立体形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形体的使用也比较多,而园林景观中的形体主要表现为假山、雕塑、建筑、装置等。形体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既可以突破单纯的面带来的枯燥,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也能更好的满足园林景观功能设计要求。因此,形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假山与湖面的组合能够营造出山水相间的效果。部分半形体,例如浮雕,既能生动的展示形象,构造故事,也能与面紧密结合,形成巧妙的过渡。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元素中最具典型的一个元素,色彩由于其不同的颜色能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不同色彩的组合更能带来丰富多彩的形象展示与情感传达,因此,色彩在日常生活东必不可少,而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能够传达不同的形态感情,通过不同色彩的组合能够表达出温度感、运动感、距离感,因此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发挥个性的重要基础。例如,园林景观设计中红、橙、黄等暖色系的运用能够给人带来温暖的感觉;蓝、蓝绿、蓝紫、白色的色彩作为冷色系在园林景观中会给人带来冰凉的距离感;紫色和绿色作为中性色彩,在园林景观中一般不会给人带来长久的视觉疲劳,但是红色作为刺激性色彩会带给观赏者一定的视觉疲劳。暖色系与冷色系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具有不同的感觉,暖色系容易吸引观赏者接近景观,而冷色系则显得拒人远之的感觉。另外,同一色彩中,纯度较大的色彩给人感觉容易靠近,纯度较小的色彩则给人感觉不愿意接近。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作为纯度较高的暖色系,展现了炙热、活泼、明快的感觉,能够带给观赏者的肌肉技能和血液循环加快,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既能给观赏者带来较欢快的视觉效果,又能表现出园林景观所具备的活力、积极、温暖等涵义和精神。

  质感也是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叫做肌理,是物体表面的一种特质,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和感官器官去体会。材料表面的质感往往能够给人一种设计的感触,例如物体的光滑度、柔韧度、细微程度等,这些既可以是天然形成的,也可以使自然形成的。在制造视觉效果的过程中,需要设计师通过不同元素的搭配、不同材质的组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园林设计中,能够感受到质感的材料比较多,例如大理石、玻璃、木材、石头、塑料、陶瓷等九游会官方网站,这些都在形成视觉景观的同时能够给人一种质感体验。

  空间的范围较为广泛,在园林设计当中,视觉景观不仅是指二维空间、三维空间,而且还有矛盾空间、形式空间等,在进行视觉空间处理的时候,设计师往往通过各种形状的组合变化来形成空间氛围,在空间设计当中,可以通过视觉设计来体现,这些也是制造空间感觉的重要体现,例如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就是空间设计的一种体现,这些在诗词景观描写中处处可见。在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著名文章中,都能够感受到景观布局的奇特以及空间的独特性,这些给人不同的空间感知。因此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人们的心理特点,通过视觉上的变换来制造心灵上的震撼。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采用瀑布、岩石、竹林、山丘、花海等方式来制造视觉上的震撼,通过层次性、错落感来制造空间效果,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视觉元素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行业需要在传承中国特色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国外发达国家的园林景观设计经验和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借鉴,结合现代视觉元素设计理论的发展进行创新与实践,从而探索出兼具中国传统园林景观思想与现代园林景观理念的中国特色园林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视觉元素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视觉元素配置的原则,争取做到视觉元素各个色调的协调统一,不同视觉元素空间的过渡性,主视觉元素与次视觉元素的有机组合,从而构建和谐美观的视觉元素体系,形成优秀的园林景观,使人们满足园林景观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美感。

  [1]孙晓斐.试论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弊端和改进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

  [2]凤秀娟.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

  [3]郑玉红,王权山.现代工业厂房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以广州国际生物岛标准产业单元(二期)园林景观设计为例[J].广州建筑.2016(05)

  [4]梁树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1)

  [5]缪敢作.初探节约理念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设计[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

  [6]王晶,卢衍煜.浅谈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

  [7]钟运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花卉.2016(20)

  [8]刘鹏.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1)

  [9]朱璟,范媛媛.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24)

  [10]秦熙源.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大众文艺.2016(03)

  对于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来说九游会官方网站,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在国内外关于将农业和旅游业进行相互结合的提法,在这些年已经大为鲜见,例如: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城郊生态旅游等等,按照这些思想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观光农业也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农业表现形式,主要是将旅游业与其进行结合,从而让人们进行消遣性质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体就是合理的对当地原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开拓,因此按照范围以及内容上的不同,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上对其定义进行诠释。从狭义上来说,观光农业景观设计也就是将农业资源作为基础,将农业产品的生产、展示以及农村空间都赋予能够提供旅游的基本含义,把农业上的生产、经营和旅游产业充分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结构以及农业产品进行合理的优化,并对区域进行规划,从而达到对环境的保护和美化景观的产业形势。从广义上来说,观光农业景观设计则是指利用当地原有的空间以及农业自然环境资源、地域文化、人文资源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对农村的观光旅游功能进行开发,以此来满足游客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需要,在这里不仅包括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同时也包括对农村产业的观光游览以及相关旅游经营、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内容,为游客提供具有农村本土特色的吃、住、行、游、玩和购物等方面的需求供应,以此满足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的向往。

  观光农业园从其构成性质上来说,可以将其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人文资源景观设计、自然园区景观设计、园区内部的设施设计等,将这些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合,才能够是农业园景观整体呈现出合理的规划特点。

  所谓的人文资源景观要素则主要包括:①民俗民居设计要素;②乡土文化传承这两个方面。民俗民风是不同地区所独有的风土人情,其作为观光农业园景观中的构成要素,则充分营造出园区景观所具有的不同文化意蕴,表现出园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民俗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以及空间、尺度、形态的不同通常能够更好的吸引游人,使之流连忘返,同时为园区的田园山水画抹上浓厚的一笔;而乡土文化则表现出所在地域村民的民俗、民族文化,更深入的挖掘农业园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从而满足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

  自然园区景观要素则主要包括:①农作物景观设计要素;②农业生产景观设计要素;这两种,所谓的农作物景观设计则指的是,设计师依据植物形态、品种的不同作为设计的对象,将自然园区设计成一处风景画,例如在景观的节点之上设计一处果树文化广场,来向游客展示果树种植所经历的历史遗迹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在园区的主要人行道中,打造树形的展示带等等;农业生产景观设计则主要是将农业活动和生产技术、工具的使用作为实践性的景观要素,充分展示农村生产生活表现的场景。

  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则主要包括:①对生产设施的设计要素;②服务设施的设计要素这两种,生产设施的设计也就是对农业园区内部的生产专用的设施进行设计,同时也是一处最具有特色的园区景观元素表现,设计者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将这些景观要素的原型进行提炼、分解和重组,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景观;服务设施的设计则通常指的是园区内的景观建筑、环境小品(座椅、喷泉等)能够为人们提供休息娱乐的服务设计。

  观光农业园景观特色设计是指能够通过合理的布局、规划来更好的吸引游客的眼球,通过对园区景观要素的整合和重组,构建一种具有独特性的可识别并且连续的景观要素组合模式,从而对那些具有相似特色的区域进行辨识、分类和描述的相关过程。

  首先,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要表现出鲜明的区域风貌,与其他周围的旅游景观相区别。规划上结合当地原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等要素进行设计,表现出独特的农业环境景观形象,同时应体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比,即强调农业景观个性,同时也能反映地域特色的景观,注意城市景观和农村景观的过渡渗透。

  强调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农业为景观特色的,注重中职的蔬果、花草以及养殖的各类鱼、鸟之间的布局特色。使这些不同的区域体现出艺术的美感,同时也要表现出生态的和谐,使得个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能形成各自独特的景观特点。

  观光农业园的目标主要是满足游客体味原始自然生活的乐趣,所以其景观的整体格局应当以自然山水为格局,而这前提则是基于园区的选址范围之内包含自然的山水、农田等;或者具备可以开发山水的地形地貌特点,而对于地形平坦的园区,则可以采用大面积的网格格局,形成一种观光、深远的形象。

  园林景观所包含的元素较多,主要有人文元素和自然元素,例如自然元素中的山水、瀑布等;人文元素中的建筑、雕塑等。文化传承其实就是将自然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艺术化地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从实现的途径上来看主要有,契合时展主题的途径,整体规划设计途径以及突出场地特色的途径。其中,以契合时展主题途径为例进行分析,人和自然以及城市是不能分开的,而城市的居民也比较渴望能接近大自然。将时空景观赋予了现代人生活体验,这样民众就能得到多样化的体验以及多层次的需求。

  在文化传承以及人性关怀基础上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每个景观项目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场地特点,在使用的需求层面也不同。首先,原场地特征、景观元素的提取、选择因素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元素。其次,使用者和设计师在观念上的差别造成的影响。还有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景观元素的影响以及地方景观风格的影响等因素。

  景观的设计能够将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充分地融入,设计方法上主要是采取改变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增添或是减少的方式凸显景观元素的特性,并采取夸张形式或者是色彩制造高强度视觉冲击力,这样就能将场地的文化内涵得以有效体现。另外,还可通过保留的方法凸显场地或者是景观的历史身份及特点,或者是在原场地的景观元素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却在场地的身份证明上比较重要,这样就要对其实施再现的方法。这些层面的景观设计方法是比较生态的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而且在加工生产运输等方面节约了能源。可通过合理地将本土文化元素应用在景观设计当中。由于文化元素是文化体系当中有着代表本文化特点产品及精神的总称,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所以,能够强调环境和景观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倡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形成新的文化观念。要能充分地将场地原地形加以利用,以此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我国园林设计当中的设计手法,如对景、借景等都是对原地形的利用,从而减少生态破坏,可适当在设计中融入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尊重本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或者是地区文化积淀的焦点,同时也是当地历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地方文化比较鲜明的地方。例如,风土民情类型的景观、名胜以及重要的建筑等,都是地方景观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一个方面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加以反映,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将象征性的手法加以应用,把具体的景点或者是景观元素在场地当中微缩化地体现。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的“一峰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设计手法正是这一设计的最好例子。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保护文化生存的土壤,首先,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当地社会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所以,保障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保护过程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总言之,要在能够基于文化传承及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原则上实施。

  设计美学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纯粹的哲学美学走出象牙塔,将设计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设计美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于其指导设计活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门类众多。掌握美学基本原理是研究景观美学的基础,将设计美学的原则应用于园林景观平面构图之中进行研究是可行且具有指导意义的。目前国内将平面构成原则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停留在点线面的含义、关系和基本美学等内容上,本文将从景观平面图形式的美学特征出发,研究其形式、功能、技术、材料、形态美等设计美的要素,将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平面构思和分析起到指导作用。

  美价值,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感性直观的物质存在。研究现代园林景观平面构图会发现,其形式美存在于景观诸多元素的关系之间,它们所产生的秩序形成了一种力量感;优秀的景观设计,其平面构图也必定是一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下面将从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这几个角度对景观平面图的形式美进行一一分析。

  同平面设计一样,景观设计中也需要把握比例与尺度问题,否则若随意在空间中扩大或缩小尺度,往往就把握不准场地的整体感受,导致错误的出现以及空间的浪费。所以,在设计的最初就要精准确定尺度问题。

  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还要大致遵守软、硬质景观元素比例的要求。硬质景观如亭、廊、雕塑、盆饰、喷泉、瀑布、山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长期保持的一个常数,而软质景观元素之间,以及软质景观元素与硬质景观元素之间的比例则是一个变数,这主要是因为植物形态会随时间而产生变化,这在设计中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说到对称,最为经典案例之一的就是法国的园林景观。17世纪法国巴洛克古典艺术园林,就以活泼线型营造对称几何式草坪和修剪成几何形的低矮灌木景观以及规则状的水体为主要特征。

  另外,软、硬质景观的整合要满足均衡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体量与质量相结合产生的对比。现代景观中采用的轴线分析法有时也是对称与均衡的体现。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确定场地的景观主轴线和次轴线,然后在轴线的两侧分设不同的功能区域,轴线两侧区域的形状从平面构图上看也许不是完全对称,但一定是均衡和稳定的。

  在景观平面图中,软、硬景观元素的整合还要符合对比的要求。利用相互对立的形体、色彩、质地、明暗等使景物或气氛结合在一起,以造成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能给人一种鲜明、显著的审美情趣。

  在景观平面图中不只是有对比,更要做到协调与稳定。材质的协调、功能区域之间关系的稳定、边界的处理都需要做到这一点。从最基本的来说,协调包括植物配置与当地气候条件和场地性格的统一、场地内建筑物与自然式道路或几何形道路风格的契合、以及河流或水面边界的处理与整个场地设计思想的统一等等。另外,景观项目边界处理的好坏是判断一个方案优劣的重要基准,场地边界丰富且与场地内容物协调,不仅能为方案本身增色不少,而且也能为周边城市规划添砖加瓦。

  在汇报一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时,往往先从设计理念入手,然后是基地分析,到方案成果中的总平面图、分析图、剖立面图、鸟瞰图、效果图汇报等等。如果没有结合景观主次轴线、节点等做好场地的统一性,平面图就会分崩离析而失去美学特征,行人在场地中也会因交通流线不清而质疑其实用性。

  平面图是景观方案最重要的内容,但在方案构思阶段,若仅从平面出发,忽视了平面与空间或其它重要因素的结合,往往就会导致方案的失败。所以,平面图的构思是在确定空间形态的意象后才进行设计变化的,它是地面和空间形式划分的投影。

  综上所述,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绘制平面图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平面图是由二维向三维造型转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场地上的行为和活动。景观设计的平面形式强烈,但并不意味着景观只注重二维,而是以二维为基石进一步发展空间和体积。通过从设计形式美的三个角度(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协调),结合景观美学、功能、技术元素的分析,得出基于美学的景观设计流程:功能空间――总平面的整合与分区――平面的形式、语言与美学要素――平面转化为立体。在设计美学中,功能是第一位的,但结果中皆具有装饰意味。从美学角度分析优秀景观设计作品的平面构图形式,为景观设计展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对景观设计平面图中语言的组织也带来了新的启示。

  会所广场景观的空间布局以空间构成为基础,营造出几何空间的序列感和节奏感。空间处理以形态构成的重复、相似进行表现,从布局的功能、目的和环境等方面考虑,规整构图,组织利用几何元素。构成艺术从几何空间形态出发,构成景观的画面应具有理性、秩序,这将给人们带来极具韵律感的抽象美视觉效果,而空间表现出来的画面节奏感将与构成空间的理性严谨产生共鸣。

  构成视觉造型的要素为点、线、面,这是广场景观形态的基本元素。景观设计要素是构成的造型语言。构成就是将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重组,造型的概念具化,应用到构成设计中。

  在Z会所广场景观设计中,点是相对的概念。景观设计中的点无大小之分,设计师从美学的角度抽象概括点的具体意象。在广场景观中,为丰富景观的形式,内容上突出Z会所建筑物的几何元素主题,所设计的景点被人工化地修饰,可以用点抽象地表达。如广场中可以眺望的观景台、景观雕塑、周边的植物、艺术小品等,形态设计由构成的形式展现。点在景观中的位置不同,人们对其心理感受也各异。设计中的这些点,通过特意的构图、独特的空间位置设计,既给人们以视觉美感,也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这些点景的形式组合,是构成艺术整体环境必不可少的趣味因素。

  线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在Z会所广场景观设计中,设计者着重利用线性的特点进行广场的造型布局。直线与斜线的搭配运用使形态带给人视觉冲击力。线的运用形式比较丰富,线性的表达可以为联合、相接。这些线都是空间结构中的造型元素,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直线,可使造型整体简练大方。直线所具有的秩序感和规整感,使得广场的布局更简洁、明了、稳定。因此,线在体现整个景观空间构成的统一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景观设计中,线的运用可以展现出极富表现力的图形,如铺地的几何图形、路旁的路灯、周边的植物、草地的铺设造型等,这些以欣赏的角度可看做线的艺术汇聚。有创造力的线会使人产生前进和向上的积极感,享受空间带来的乐趣和愉悦的心情。

  几何形的面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往往以几何大块面出现。景观中采用丰富的几何形面,如大量的三角形和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场地进行分割布局。场地中三角形形态以及块面的表达与Z会所建筑物相协调,设计考虑到了整体性的表达,景观整体布局形式和建筑的造型相统一,达到和谐的美感效果。广场中的道路铺装是构成景观中的亮点,线条相间的不同距离构成铺装的基本形——方形,构成形象主体。主要采用白、灰与深灰相搭配的色彩构成,相错的颜分不同规格的面,在空间布局上,可以把面设计成铺地、路面、水面、植物带等元素,路面和草面的交叉构成层次突出,鲜明的绿色植物和构筑物相搭配,颜色应用与空间块面相围合。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生存环境重视度越来越高,精心设计环境艺术,可以高生活水平,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多元化、丰富化、健康化资源。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活环境质量好坏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之一。

  环境是人类生存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空间,广义环境是指围绕主题行为所产生影响的一切外界事物。人们按照自身生存需求适应和改变着环境。所以,环境既包括精神主体,也包括物质主体。环境由四部分构成: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风、山、河流等组成的自然环境系统;次生环境,是指人类按照自身需要对其加工或改造后的环境,例如:人造湖泊、野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社会环境,是指由经济、人文和政治组成的环境,同时也是人文社会环境;人工环境,与此生环境不同,是指人工建造的艺术品、景观(例如:庭院九游会官方网站、公园、广场)等设置,组成人工环境系统。

  环境艺术内涵有多重理解意义,包括美化环境、地景艺术、偶发艺术、景观艺术等。其中,景观艺术意旨为人类创造更加功能化、安全、舒适、有艺术气息环境为基准,对如何将物体和空间统一、合理安排设计的一门综合学科。景观设计虽独立于环境艺术,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从属关系。

  针对现代生态环境平衡提出的保护性措施,我们给定义为生态保护。所有生态环境都有其自身规律性与特点,是自然环境自身属性。人类想要进行景观建筑活动,需要从根本上认识到环境变化与生态因素,景观设计过程中离不开环境保护理念。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植物、空气、阳光和土壤等。植被在一定生存条件下具有环境卫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防尘固沙等效益。

  人文内涵以“人”作为中心内容,认可人在社会发展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尊重人性,维护和遵从人基本价值。在景观设计中基本素质就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更能够体现出高尚设计精神和艺术境界。经过几千年积累下的人文精髓,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仍然有积极作用价值。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人们思想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现代化环境承担着文化、社会和生产生活三方面职能。优雅、舒适的城市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而城市景观是人类对理想和精神需求寄托于物质环境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精神物质范畴。环境艺术中的景观设计,对于园林设计、城市绿化、街道改造等更多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来说,需要从城市整体内容和构架进行分析,在环境承载能力下,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尊重环境,构陷和谐的人-环境关系。

  景观设计与文化、经济发展一样,在继承、批判基础进行改革变新,从而形成新景观设计理念,在标榜前卫、创新追求基础上传承者文化积淀,这都与历史文化发展有直接联系。无论景观设计形式、内容和立意如何发生改变,其实细细品味,其中依然夹杂着传统气息。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景观设计从围墙设计扩展到了自然保护区、建筑物、街道、花园、广场等,并融合与城市和自然资源,没有明确的界限。景观设计者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将设计融入到人类生活环境各种空间中,例如: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学三个空间,保证人与自然和谐性,促进共同发展。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不但要按照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基本需求,并富有艺术性。缺失哪一个内容,景观设计都不会完整,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有其侧重点,立足于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需要整体协调这些因素,并突出设计主题,例如:文化、社会、经济、艺术、科学等因素,因素之间存在关联性、相辅相成。高效景观设计就需要在一定资源范围内,获得最大效益,有机平衡社会、自然和艺术因素,充分发挥出各因素功能。

  根据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对高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掌握地区环境特征。对于建筑物来说,建筑物特征和形态可直接反映与环境协调情况,同时也是度环境特征的一种说明。将人与环境间进行合理调节,可使得环境特征表现的更加突出和鲜明。而如何调节自然环境和建筑间关系,可凭借景观设计师对自然特征了解深度,从地区环境特色着手,将自然环境地区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环境分析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主要对该地区精神需求、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需求等进行调查分析。设计景观功能不仅仅在于满足人类对生活美的享受,而且还是实用性景观,给予人们一定休闲娱乐和生产生活空间。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景观设计有很大影响,例如:亚热带或热带与寒冷地域,在景观布局上有明显差异。景观设计需要结合外界客观联系、环境因素、人类因素等,设计内容要求也比较广,例如:植被种植、气候环境、地形地貌等。景观是城市重要结构,对城市环境起到优化作用,让人们可以在这样舒适环境中进行环保、教育、娱乐休闲、文化活动等。

  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前需要明确设计基本理念,分析设计方案可行性和景观属性,总体概括出设计主题思想。景观设计涵盖环保、教育、休闲娱乐等,并根据城市需求和属性制定具体主题思想。利用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加以进化、改造和创造,在艺术灵感和加工技术下创造出景观,其是一种创作艺术品和科学技术综合性环境工程。环境艺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突出设计个性与城市品位,以“保护环境”为准则,创造形式新颖,内容突出。

  环境艺术设计项目内容确定后,深入研究设计位置、区域人群、社会背景、文化修养、生活习惯、自然条件、城市规划,掌握城市环境基本情况后,统一制定景观设计方案。技术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和收集具体资料内容。例如:高原与平原地区景观设计结构或格局有很大差异,与人们生活生产方式、社会情况有直接联系。所以,在方案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该地区地理、地势、地质结构、落差,保证因地制宜景观设计的顺利进行。景观设计具有实用性、目的性、生态健康性、美观性特点,确保景观的利用价值。景观主要有四方面功能:保护功能、使用功能、综合功能、精神功能。在环境艺术中,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属于相对稳定的组成要素,分为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两部分,并且存在一定固体形态,因此,稳定性很高。

  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关联。真正做好景观设计工作,还需要有一定环境艺术知识和技术储备基础,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景观设计功能。

  [1]左小强. 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特点分析[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08-15).

  在城市公共系统中,城市入口扮演的是城市“大门”的角色[1]。城市入口地段作为城市门户,既是城市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又是一个能很好展示城市形象、文化与个性的窗口[2]。城市入口地段是人们认知城市的开始,一个城市的入口地段景观规划设计的好坏将决定人们对这个城市第一感觉的好坏。如同评价一个人一样,虽不能仅凭第一感觉来下定结论,但第一好感无疑会为之加分。在进行城市入口地段规划设计之前,首先必须明确城市入口地段的相关概念。

  城市景观是指存在于城市这个特定区域的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城市自然景观主要是指存在于城市中的经过或未经过人工修饰的山水和植物景观;人工景观主要是指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环境小品[3]。城市景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景观要素通过一定的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城市景观系统。之所以是个复杂的系统,一方面是因为构成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景观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许多个子系统共同构成。比如城市景观标志系统由城标、区标、地标组成。了解城市景观分类,就必须了解城市景观的系统性。

  人的行为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如人借助交通工具或步行和停驻下来。景观的存在也有动静之分,如多变的大气或流动的河水和山体或建筑。因此感知景观的方式也有动态与静态之分。动态景观感知方式多指从人的动态行为角度出发来观景的方式,也就是说人在视觉场景变动中来观赏景观。应该指出的是动态景观感知方式又分为快速和慢速方式,它们是相对概念,比如人步行中感知景观相对于乘坐汽车是一种慢速感知景观方式,反这则反。静态景观感知方式指从人的静态行为角度出发来观景的方式,是在一定的视觉场景中观赏景观。

  城市入口地段是指从一个区别于特定城市的地域进入这个特定城市的过渡地段。具体而言,指从乡村进入城市或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抑或从风景区到城市的过渡地段。它是一个视觉敏感区,敏感性在于空间特质的高度差异性。

  现在属于速度的时代,时间距离取代了地理距离,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题与阻碍。现代人借助快速交通工具进入一个城市,由此可见城市入口地段景观感知方式必然是动态的而且是快速动态方式。人们是乘火车、汽车等快速交通工具进入城市入口地段来感知景观,感知城市的。这种快速动态景观感知方式是一种模糊的感知方式,这就要求目标景观具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如足够的体量和鲜明的色彩,这样才能吸引人的目光,才能起到突显入口的特殊性进而表达城市的特质性。

  岳阳君山桥头三角坪地块(以下简称为桥头三角坪)位于岳阳市君山城区东侧,处于洞庭湖大桥引桥段,北侧长江蜿蜒而过,东侧紧邻洞庭湖,洞庭西路从中穿过,自然资源优势显著,共约61公顷,是岳阳市主城区进入君山城区的重要入口之一。(如图1)

  设计思路是实践项目的指导思想,没有正确的思路或根本没有思路,设计将难免沦为平庸或拙劣。设计方法就是沿着一条设计思路在进行整体或局部设计时采用的这种或那种理论与方法。本案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是:景观资源要素分析——景观要素创新——景观要素组织——景观设计。其中景观要素组织是基于一定的原则上进行的。同时在对景观要素进行组织时采用某种或多种设计方法或理论。本案在组织景观要素时采用了外部空间理论,“视觉过渡理论”。

  本案所处地理位独特,景观资源要素丰富。北部长江、南部洞庭湖以及生态湿地属于自然景观要素。洞庭湖大桥属于构筑物景观要素。它们共同组成了该地段良好的景观资源,为规划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与设计条件。

  基于项目设计要求——五星级酒店、商业街、高档住区单靠已有的景观资源要素是根本不能满足设计需要。虽然大量的建设量与自然景观资源产生了矛盾,但只要经过合理地组织景观要素将会化干戈为玉帛,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案利用五星级酒店的设计要求,将五星级酒店打造成建筑景观要素,并形成该地段的标志景观。将自然景观与建筑景观的过渡地带打造成人工修剪的植物景观。

  本案景观要素的组织遵循了系统性、连续性、记忆性、美观性四条原则。系统性也称整体性,既指各要素按照主次地位有序的形成整体,又指完整的子系统放在一起时能形起另一个大系统。连续性指景观要素要有过渡性,有起有伏。记忆性指整个景观系统的设计要达到让人记性的目的,这样才能发挥入口地段的识别性,进而展现城市的特质性。美观性这是非常必要的,丑陋的景观纵使能让人记住它,但这样的记忆是消极的是应该抹掉的。

  依照系统性原则,该案从建筑物景观系统入手。将标志建筑——酒店布置于洞庭西路南侧可视性强的位置。通过酒店与其他建筑体量,形体,高度对比,充分突显其标志作用。该系统如同构图一般,酒店为图其它建筑为底,共同形成了建筑物景观系统。依照连续性原则,本案将洞庭西路作为连续的载体,它将江湖景观、植物景观、构筑物景观、环境小品景观、建筑景观通过线形空间组织在一起,从自然环境缓慢过渡到从工环境。依照记忆性原则,造型独特,“绝对”体量与高度的酒店将会路人记住它,下文将具体介绍标志酒店的设计方法。美观性始终是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可记忆性是标志设计的最终目标。要达到见之就能识之,想之就能忆之的日的,这就要求标志在一定地域的唯一性。本案标志建筑景观设计运用了外部空间理论并基于当地文化进行设计,旨在打造标志的独特性。

  酒店的高度是由视觉与空间围合程度的关系确定的。(见下表)而视角与视点的选取则至关重要。

  视角的选取。入口地段的快速运态景观感知方式,决定了人在该地段很难观赏到建筑的细部,光靠观看建筑的轮廓以及它与周围物体的关系来识别。依据上表得出观赏标志建筑景观时,最佳视角应在11°20′—18°之间,即H/D=1/3—1/5之间。

  视点的选取。以下图所示选取视点D为最佳视点。因为D点处于地块边界处同时也是自然生态景观与人工景观的交界处,并且D点处于洞庭湖大桥进入君山的末端。在桥上观赏完江湖景观立马就能观赏到君山标志建筑景观,在视觉上进行强烈的对比,使人紧张与兴奋。(如图2)

  酒店高度的确定。若位于最佳视点D能清晰感知酒店形体及空间关系,则视点D的视角应在11°20′—18°之间,即H/D=1/3—1/5之间,D=700米,那么,140米

  文化是随地域的变化而不同的。为了强化酒店的标志性,设计将君山的银针茶文化与酒店的造型联系起来。“君山银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酒店外形取意于“君山银针”的针形特点,通过银针茶文化来突显它的标志性。(如图3)

  城市入口地段景观规划设计没有特定的方法,但规划设计思路却是相同的。在敏感的城市入口地段景观的设计不能任意而行,特别是标志景观应该有它的设计依据与记忆价值所在。“景观资源要素分析——景观要素创新——景观要素组织——景观设计”这条思路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不管是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等都需要这样一条基于有,提升有或创造无的指导思想。当然最终的成果必须是经济的、美观的、适用的。

  [2] 李孜孜. 城市入口地段设计探讨及实践——台州市黄岩区北入口地段规划设计[J]. 浙江建筑,2006.01.

  [4] 王胜利. 视线分析与高度控制——以北京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例[D]. 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06

  [5] (日)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M].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社会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不但要求城市园林具备休闲娱乐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要求城市景观丰富美观。作为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园林工程施工受到了社会广泛重视。园林景观工程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和所处地形进行施工,其中精细化施工对园林景观工程基本质量和品质有着密切关联。

  对于城市建设和小区建设来说,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园林建设工程涉及到建设、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所以园林景观工程体系是极其复杂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具有下面几个特点。

  由于城市园林景观容易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自然气候等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很大差异性。园林景观设计者在设计前期需要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塑造出环境优美且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此外,还可以积极汲取其他城市园林景观优秀的设计方案和经验,并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对景观园林进行设计和施工,让园林景观设计更富有城市特色。

  城市园林景观多以植物、水、岩石等其他自然植物为设计主题,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景观艺术美感,而且还要对整体搭配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和谐和自然,给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所以园林设计者在设计前期应对地理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综合考察,并根据施工现状以及城市特点展开设计工作,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园林景观建设图。

  城市园林景观涵盖的知识面相对较广,园林建设施工中会涉及到地理环境考察、气候环境分析以及园林建设设计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但要求设计者具有各种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由于园林景观工程涉及范围和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其工程建设施工较为复杂,导致其结算也极其复杂,结算难度相对较高,部分复杂项目中包含有预算评估、签证以及审计等多个结算工作,只有各方面结算工作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园林景观建设各项工程。

  城市园林景观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进行建设施工,对于建设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具有很高要求,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着良好审美能力和领悟能力,并能快速理解施工设计图,结合施工设计图展开各项施工工作。因为不同的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施工人员和设计者对设计图理解可能也会存在不同,基于此工程施工人员应当加强和工程设计者沟通,了解工程设计者的真实意图,并按照工程设计施工图展开建设施工工作。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结合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以及人文风俗习惯等进行施工设计,注重整体景观自然和协调,从而设计出具有自然景观特色的园林景观。充分结合其他城市园林景观优秀设计方案和经验,根据城市特点设计出自然且创新的园林景观,给社会人们创造美观且自然的城市景观。充分结合着园林景观建设施工的基本特点,提出园林景观精细化施工方法,一是要求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施工技术精细化;二是要求城市园林建设施工管理精细化。

  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施工中应当确保建设施工技术精细化,保障工程建设施工基本质量和品质。保证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基本质量,以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

  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是提高建设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施工前期应根据施工设计图对施工地理环境进行勘察,加强对施工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了解,根据施工现场基本特点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同时城市园林景观工程监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工程设计流程、施工工序和技术规范以及工程竣工验收标准等,从而充分发挥监理职能和作用,有效保证园林景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在施工前期需要准备好各项施工基础设备。

  园林景观工程需要工程决策者、施工指挥者、施工组织者以及项目管理者等人员直接参与到工程施工建设中去,在施工前应当做好人员准备工作,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员工责任感以及施工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各施工工序的基本质量。企业可以开展思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教育活动,旨在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员工技能操作水平,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奖惩机制,避免出现各种施工违章现象。除此之外,应充分结合园林工程施工特点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人员展开施工工作。

  园林景观建设施工离不开基础施工材料,在正式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施工原材料满足工程施工材料质量基本要求。由于园林景观建设施工对象具有灵活性特点,所以需要确保施工原材料的基本质量,从而保障工程建设施工基本质量。其中材料质量检验包含有原材料采购质量、材料运输质量、材料存储质量以及材料使用质量等。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其中包含有了解材料信息和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供货商家;制定完善的施工材料供应计划,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根据供应计划合理使用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等现象;加强材料运输和仓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材料管理体系和制度,避免出现损坏以及遗失等现象,保障施工材料的完整性和基本质量,避免材料损失过多;严格验收施工材料质量和使用认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存在不合格材料而影响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基本质量,其中包含有原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质量标准、材料检验标准、适用范围、材料取样以及施工基本要求等。在验收材料时需要严格检验材料合格证以及化验单,而水泥、钢筋以及假山用石材等其他材料需要先进行复试才能使用,而鲜活材料则需要具备着检验检疫证等。

  在施工前期需要准备好各工序的施工设备,避免因机械设备不齐全而影响工程施工工期、建设成本以及施工质量等。为了保障园林景观建设工程基本质量应当加强机械设备型号、设备性能以及设备使用要求等控制工作。

  园林景观工程需要加强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方案、检测方法、工序流程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多方面控制,做好技术设计各项准备工作。工程建设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核心内容,施工方案包含有施工基本方法、机械设备施工程序以及工程施工工序等,与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期以及成本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制定与审核工程建设施工方案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着施工工程的基本状况,并从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以及经济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所设计的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且所花费的经济成本相对合理,这对于提升工程施工基本质量和工期有着促进作用。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来说影响其建设质量的环境因素相对较多,其中现场技术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工程建设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建设工程管理环境影响因素包含有质量监管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劳动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有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工作面;人为环境影响因素包括施工工序相互连接,上道工序便是下道工序施工环境。环境影响因素相对复杂,所以应充分结合园林景观工程基本特点,使用相对应的防护措施加以控制。工程施工环境因素控制和建设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譬如在炎热和寒冷环境条件下施工时,需要充分结合着园林工程施工基本特点,制定出季节性建设施工方案和防火措施,避免工程质量受到环境气候的影响。此外,应要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文物,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从而有效改善建设施工环境以及作业条件等。不断完善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和制度,根据园林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工程施工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给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景观。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土方工程施工一般会根据工程设计图和基本要求展开施工工作,其中主要包含有:一是施工前期需要对工程地形和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并结合施工地形基本特点来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土方工程施工图;二是施工前期需要配备好土方施工的各项施工技术工具,如挖掘机、土方车、搅拌机等,从而确保土方工程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满足园林景观施工要求。

  由于城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种类较多,所以在植物景观工程施工中应要保证园林植物基本质量。此外施工人员应当了解工程原理,园林景观知识和园艺施工技术,熟悉植物、色彩、形态搭配的基本规律,理会景观设计师的意图,遵循美学观点,所建工程才能符合设计的要求,从而营造更加美观和艺术园林效果。

  园林景观假山类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根据施工地理环境和假山自身自然的特性,注重假山设计图与实际施工环境和城市人文特色之间的关联,避免假山过于突兀和不自然,重视假山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在假山类工程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完全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应充分结合周围环境和特色不断调整施工方案,并采用对置、群置方式来创造出浑然天成的假山景观。

  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作来说,水景类工程是其重要施工工程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增添水景会使其更具有活力,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水景类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驳岸、人工湖、喷泉等多方面的施工技术,不断丰富园林景观景色,从而使得城市园林景观更富含生命力,让城市居民感受到园林景观的活力。

  完善道路类工程施工技术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道路路型的基本设计,道路是连接假山、水景等其他景观的重要部分,基于此在设计道路路型时需要注重各景观之间的连通性和基本施工要求,道路路型设计应当充分衬托出水景和假山类景观,并将美观的园林景观展现在人们眼前;二是道路施工层次化,道路各层级的厚度以及高度都应严格遵循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由于城市园林建设施工质量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并且非常复杂,所以在工程建设施工前期应当合理划分各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和责任,保障各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和实施效率,以免出现各种施工责任推卸问题。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中应当对工程各工序进行科学化评估,从而保障工程效率和质量。加强对园林景观工程造价评估,园林文化价值评估、园林景观效果评估以及园林经济价值评估。只有进行科学化评估才能够提高施工单位高效意识和质量意识,盲目进行施工只会导致资源浪费以及经济损失,因此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化评估,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园林景观效果。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根据施工地理环境、城市特点、风俗习惯等进行施工,确保园林景观建设效果与自然和城市相协调,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因此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程施工部门应当加强施工人员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在选择施工材料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整体协调性,比如选择花卉和景石时可以结合城市特点和人文风情等不断调整,此外工程施工人员还应当对施工现场提前进行勘察,并搜集其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资料和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审美水平以及文化素养,从而保障园林施工景观更具备着艺术观赏性,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景观和环境。

  虽然园林景观工程不需要完全精准数据以及标准作为施工依据,但是城市园林景观工程仍然需要精细化设计。其中园林景观科学精确数据分析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在施工前需要做好设计工作,可以在原有自然环境基础上展开设计,从而有效减少施工沙土搬运;二是结合工程土壤基本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避免因选择植物不当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三是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人口数量选择合理的施工区域,以免造成土地浪费和经济损失;四是根据工程施工方案展开施工工作,提高施工效率以及质量,同时还要做好各项防护排水工作;五是对景观园林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每一片区域,结合区域途径选择合适的设计风格,创新工程设计。

  对于园林景观来说,其园林植物能够让园林景观更具有活力和生气,保证园林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园林景观后期维护是确保园林植物生命力的重要工作,其中后期维护工作主要包含有下面几个部分:一是园林绿化负责人需要了解各类植物的习性,加强对植物园林植被养护,定期给植物浇水、除草、修建等,确保园林景观美观效果;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绿化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养护水平和职业素养;三是定期检测各类植物长势,及时将枯死植被更换。

  园林景观效果直接影响着城市景观和环境效果,因此在实际园林景观施工中应确保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精细化,从而确保园林景观美观效果。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都需要坚持精细化施工原则,提升园林景观施工效率和基本质量,创造出技术性和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相结合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需求。

  [1]朱煜翔.精细施工在健康产业园区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5(24):189.

  [2]段晓霞.城市建筑中园林景观施工管理控制难点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5(22):234-235.

  [3]赵帅,吕方方.园林景观施工技术难点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18):131.

  [4]汤张潮,李菊英.浅谈市政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11(02):43-45.

  小城镇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关键所在,好的生态景观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确保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的规划要求设计者在深刻了解小城镇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进行,把小城镇置于一个更大范围内来进行考察与设计,充分利用附近山脉、农田营造舒适宜人的田园景观,而不是孤立地对小城镇本身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景观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⑴ 根据环境特点来安排各种设施,不宜做过大的改变,确保环境的连续性。有些小城镇在设计时过分求大、求平,不顾环境的实际特点,把山头夷为平地,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建设的费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在我国古代的“风水”中就有山为“龙脉”不能断的说法,这实际上是很有科学根据的,切断山脉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如影响生物活动、风向风速、水土保持等。⑵ 小城镇体量要适中,不能盲目地跟大城市进行攀比。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特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城镇人口数量等来合理安排小城镇的面积,以小的、紧凑型的规划设计为宜。

  小城镇,泛指20万以下人口的小城市,也包括依法建立的建制镇和农村集镇,它既处于中国城镇体系的最低层次,又与乡村有着紧密联系,是连接城乡的纽带,积极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小城镇生态景观内涵丰富,形态多样。可分为物质性景观和非物质性景观。物质性景观即人们普遍认识的景观,包括人工景观、自然景观 。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分为斑块――廊道――基质三大结构。福尔曼和戈德罗恩在观察和比较各种不同景观的基础上,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不外乎3种:①斑块,它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对于小城镇景观而言,斑块可以是、居民点、草地等。②廊道,它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常见的小城镇廊道包括城市中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等③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质、居民点基质等等。

  非物质性景观是以物质性景观为载体,通过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感性认识,是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文化痕迹,是一种高层次的设计理念目标,是小城镇景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所在。其实,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小城镇要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使其拥有与众不同的可以吸引人们注意的类似于“品牌”的东西。

  景观的基本功能包括环境服务、生物生产及文化支持。景观规划设计就是要保证这3大功能的实现。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的实现以景观协调有序的空间结构为基础。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类型。景观元素是景观单元的基础,个体景观单元的合理利用方式,是景观结构协调有序的基本保证。景观规划由目标到功能、到结构、到具体单元逐级进行,每一步都是上一步内容的具体化,并共同构成景观规划的基本步骤。

  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城镇主要由两类生态系统组成。一类是自然景观生态系统;一类是人工景观 生态系统。小城镇生态景观不仅是一种人工形式美,而且表现为自然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富有生命本质的美。但一些小城镇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进行景观建设,建成钢筋水泥的小城镇丛林,而忽视生态型绿化景观,导致景观生态系统失衡;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排放的大量废弃物,造成大量自然景观破坏,超过了小城镇景观生态系统自身 的调节能力。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对小城镇中重要、特殊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来把握小城镇景观的基本脉络。规划区域中,环境敏感区往往是表现区域景观突出特征的最关键的地区,但又脆弱且经不起破坏,并且破坏后难以弥补。因此,相应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就是强化对这一地区的保护。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估,确定区域的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以及环境容受力,设计相应景观。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三位一体的原则为指导,并充分考虑人及社会、文化背景,合理布置各景观要素,构筑良好的小城镇景观 。

  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一般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导性的,其它环境构成要素都沿着它布置并且与它相联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绝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观光游客沿着街道观察了城市、认识了城市,当地的居民习惯性地在街道上活动并感受着街道及其周围环境,商业设施也大都布置于街道两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小城镇最直接的感受来自于小城镇街道景观,街道景观是最能体现小城镇活力的窗口。道路景观就是连接各个景观的纽带,因此小城镇想要吸引游人就必须做好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 。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的良好 形象,提高小城镇的知名度,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一个建筑要有特色 ,要求和其他建筑相异;而一个小城镇要有特色,也需要较其它小城 镇有自己明显的个性。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 小城镇景观要求“小而精,小而特”。要体现景观特色,不是把各景 观要素简单的罗列,而应是三维的,运用生态、人本、文化的观点去 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要抓住 构成其景观特色的基本要素,如地域自然条件、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去塑造其景观特色。

  生态学一词来自希腊语“oikos”与“logos”,前者意为“住所”或“生活所在地”,后者意为学科研究。因此,生态学可以理解为关于所有生命形式及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

  生态观的城市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系统认识和重新安排人与环境关系的人类生态规划。它规划的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这个系统也具有一般系统的特征,生态观城市设计的研究集中体现了生态建筑学的多学科性,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专业人员及当地管理、决策人员的良好配合。生态观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with Ecological Concepts)就是:运用生态学知识和原理,以事实和概念为依据,通过创造性地参与自然过程,把城市设计对“体型环境”的艺术布局、土地利用与自然景观结合考虑的一种人工景观的创造,落实到城市物质环境的改变上,探讨改善系统的功能及内在机制,使所建立的生态系统能实现人类与环境的持续发展。生态观城市设计所谋求的人类聚居环境的景象,应该是由不同生态元素的群落聚居的集合体,其核心为城市。

  城市是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是近10年来,全球土地利用变化最大、最明显的国家,其中人为原因造成的土地利用变化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也是全球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以每年1000-1200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而城镇化过程中占用耕地使良田以每年约1.5%的速度衰退。由此伴生的植被退化、气候变暖、风沙加剧、土地干旱等等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生态、环境安全,并间接危及淡水资源和人民健康。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一个景观应该具备下述四个特征:①生态系统的聚合;②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流、能流和相互影响;③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④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集合相对应。

  景观要素有三种基本类型: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

  (1)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每一个景观都是异质性的,在不同的斑块、廊道和基质之间,种、能量和物质的分配不同,相互作用,即功能也不同。

  (2)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异质性使稀有的内部种的多度减少,边缘种和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动植物种的多度增加,因此景观异质性可提高物种共存的机会。

  (3)物种流动原理。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扩展和收缩,既影响到景观异质性,也受异质性控制。

  (4)营养再分配原理。由于风、水或动物的作用,矿物营养可流出或流入某一景观,或者在一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再分配。景观中矿物营养再分配的速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5)能量流动原理。在景观内,随着空间异质性的增加,会有更多的能量流通过景观要素之间的边界。

  (6)景观变化原理。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景观水平结构逐渐向同质性方向发展,适度干扰可增加异质性,而严重干扰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使异质性迅速降低。

  (7)景观稳定性原理。稳定性是指景观对干扰的抗性及其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从景观要素来说,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某一景观要素基本上不存在生物量时,该系统的物理特性极易变化,不存在生物多样性问题;②当某一景观要素生物量较小时,则该系统对干扰的抵抗力较弱,但恢复力较强;③当某一景观要素生物量很高时,则对干扰的抵抗力强而恢复力弱。作为景观要素整体的景观,其稳定性取决于各种要素所占比例及其空间格局。

  景观生态规划是以一种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生态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科学地管理和最佳利用土地,保证人、植物和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生存或存在空间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生态规划是在景观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多数的景观生态规划实际上就是基于生态学分析途径的景观规划,即广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俞孔坚,2005),但也有一些工作是基于景观结构与过程、或景观格局与功能分析基础上的景观规划途径,属于狭义上的景观生态规划。我们来看下面的实例,单纯的用钢筋混凝土来防洪存在很多弊端,而从生态方面考虑,将防洪提设计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绿地的一部分,人的休闲场所。不仅满足了工程的需要,更体现了其生态功能。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在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也在日益恶化,生态失衡进而影响物种消逝等连锁反应。联想到广西的实际情况,以南宁市为例,南宁现已坐享“中国绿城”的美誉,种有上百种树木的市内主干道民族大道两侧满目葱茏,如胡须般的榕树气根垂直悬挂,藤萝缠绕的攀援植物与乔木灌木和草地结合形成森林景观,漫步其中犹如置身密林。南宁的邕江犹如一条绿色飘带,形成廊道,各大小公园点缀在城市之中,南湖大面积的水面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小气候,降低了市区的热岛效应,城市的肌理相当丰富,“中国绿城”名副其实。在景观设计方面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要善于充分利用山水资源,把自然资源与景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以城市园林系统为基础、自然环境为载体、基础设施为框架、历史文化为脉络、城市景观为形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空间和宜居的人居环境。

  [1]徐小东,王建国著.绿色城市设计――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

  [2]李晖,李志英等编著.人居环境绿地系统体系规划[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搜索